
8月30日下午,中华文化干部学院召开2021年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会,对2021年批准立项的五个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结题验收评审。校党委副书记、学院院长赵作纽出席并讲话,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教学开发部负责人主持。


会上,教学开发部首先向与会者汇报了课程建设项目在前期筹备、过程管理、项目执行、结项验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接着,五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向验收组汇报了课程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她们妆发相宜、服装相合、道具齐备,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丰富多彩的演示,将射艺的“礼”、腰鼓的节奏、团扇扇面的制作、宋茶的雅趣、扎染的技法等内容依次作了分享和展示,将课程呈现得精彩而生动。


投壶是我国古代一项投掷游戏,是一项兼具礼仪教化与休闲娱乐的社会文化活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课程通过学习投壶运动的发展历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中的“休闲运动”元素,总结投壶之“礼”的内容,传递谦逊礼让的待人之道和守正内心的道德自觉,感悟投壶礼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安塞腰鼓”舞动黄土高原的雄浑激荡
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鼓舞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安塞腰鼓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北地区憨厚、淳朴、豪放的民风体现,其表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有“天下第一鼓”之称。课程通过了解安塞腰鼓的前世今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感受这种安塞腰鼓对黄土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团扇之美
团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是集诗、书、画、印、织、刻为一体的特殊造物形式,其蕴藏着较高水平的艺术美学规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通过探寻团扇在历史文化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和发展,初步呈现团扇美学内涵――团扇之美,美在功能、美在工艺,更美在意蕴。让受众在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最后,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团扇进一步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从茶文化发展轨迹来看,宋茶之“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都足以说明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宋时的斗茶、点茶、茶会雅集形式多样且繁复,具有浪漫和雅趣之意境,体现了宋人修身养性之乐。课程结合“理论讲授+工艺展示+品鉴互动”的形式,在知识灌输的同时邀请学员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扎染,古时又被称为扎缬、绞缬等,扎染花纹样式包罗万象,从素朴典雅到华丽多彩,散落在人间各处,默默地被一代一代传承着。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使领导干部对民间扎染历史、发展、制作流程有初步了解,通过体验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发扬工匠精神,学习非遗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验收组认真查看相关材料,听取各课题组结题试讲汇报,研判课程建设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进行了综合评审,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评审结束后,学院常务副院长、结题验收组组长孙二丽代表验收组宣布,通过讨论一致同意五项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她希望,各课题组按照评审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实现学院教学能力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赵作纽对本次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及课程的文化内涵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五个新建设的课程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形式多样,效果生动,体现出良好的综合性、共情性与参与性。他强调,文化自信是铸造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不能局限于文化表现形式,必须对文化中的精髓进行升华凝练,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感受文化的内在力量,本次文化类课程的建设也将为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文化内核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会的召开既分享了有益的课程建设成果,又明确了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内容丰富且务实,对于推动学院创新课程建设工作,丰富文化内核课程形式,推进传统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