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校新闻 > 正文
  • 探寻体育文化 诗赞奥运健儿 | 奥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2024-08-09浏览量:

    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奥运会上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观赏性强、规则完善。不过,其实许多奥运项目在我国古代就诞生过雏形:足球、游泳、射箭……如果古人能见证现代奥运会,或许会发现不少熟悉的项目。今天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介绍三项现代奥运会上为人熟知的竞技项目。


    01

    蹴鞠-足球

    6156          

    临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 元 钱选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人民日报


    足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蹴鞠,又名蹋鞠,“蹴”“蹋”意为踢,“鞠”即球,连在一起即踢球之意。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的军事训练项目,西汉刘向《别录》有言,“蹴鞠,黄帝作,盖因娱戏以练武士”,通过踢球锻炼士兵的腿部力量。考古学家推测,黄帝时期的足球极有可能是石球。黄河流域山西、陕西、河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很多直径3-6厘米、磨制光滑的石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黄帝军队踢石球的推测。


    后来,“鞠”演变成用动物皮毛缝制、中间填充毛发的皮球,方便人们踢动。蹴鞠运动也开始从军营走进民间,战国时期,各国大城市流行蹴鞠。《战国策》中苏秦有言,齐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汉代有人写就《蹴鞠二十五篇》,学者认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体育专业书籍,而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则将其列入兵书之中。据唐朝司马贞《史记索引》,“《蹴鞠二十五篇》有《域说篇》”,专门讲球门建筑形制。东晋虞预《会稽典录》亦言,“三国鼎峙,年兴金戈,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唐代“鞠”制作技术得到改良,球壳从两片皮合成改为八片坚皮缝制,形状更圆;球里面开始有“内胆”,用动物尿脬做成, “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球,球体更轻,可以踢得更高更远,王维有“蹴鞠屡过飞鸟上”诗句。蹴鞠由此摆脱了军事训练色彩,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唐代还有女子蹴鞠,不求踢进球门,而以踢出花样为能事,俗称“白打”。


    宋代的“鞠”将8片改进为12片皮革裁剪,并采用内缝法将皮革缝好再翻转,表面不会露出缝合线头,使得“鞠”的表面更加浑圆。重量上要求为十四两,约合现今的434克,基本与现代足球的重量相仿。


    02

    弄潮-游泳


    2D9000              

    李嵩《钱塘观潮图》中宋人“弄潮”的英姿

    图源:央视网


    原始社会渔猎时期,华夏先民依山傍水而居,上山打猎,下水捕鱼,在与水的长期接触中逐渐学会了游泳。《诗经·谷风》有“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诗句,意即过深河要乘舟坐船,过浅水游泳即可。游是浮游,泳则是潜泳,当时人们已经具有潜泳技能。


    《晏子春秋》记录齐国勇士古冶子的潜泳技艺高超,能“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有蛙人潜入水中战斗的场景,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极似现代自由泳泳姿。


    能在大江大河中搏击风浪的游泳好手,被人们尊称为弄潮儿。唐人李益曾作闺怨诗《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南宋钱塘江弄潮是一代盛事。据《武林旧事》,“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的潮水中,数百弄潮儿“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辛弃疾夸弄潮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潘阆更是赞叹“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03

    射礼-射箭


    1968F          

    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射礼拓片图

    图源:光明日报网


    射箭在我国历史悠久,《礼记·正义》记载:“射之所起,起自黄帝。”商代晚期,射箭与音乐、舞蹈、礼仪、道德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名为“射礼”的活动,强调以射御敌、以射选材、以射交流、以射育人。周代承袭商代的制度,射礼融入到了贵族的教育体系,“射”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位居第三,不仅具有竞技功能,还兼有益智、育德、修身等教化目的,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西周礼制规定,射箭是成年男子的必备技能,男子15岁就得练习射礼。


    春秋战国时期,射箭的礼仪属性不断增加,人们以此陶冶情操、锤炼意志。魏晋南北朝时,射箭开始有了正式的竞赛。《北史·魏宗室传·常山王遵》记载,北魏孝武帝在洛阳华林园中曾举办“戏射”,百步之外,19名“运动员”对着一个悬着的银酒杯进行比赛,中矢者可获得酒杯,“奖杯”之名即由此而来。唐代武则天执政后,为选拔军事人才,朝廷专门设立了“武举制”,9项测试科目中,射箭占了5项,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和筒射。宋代,出现了以练武习射的“弓箭社”,河北一带曾有弓箭手3万多人。明清时期,射箭盛行于朝野内外,成为一项兼具竞技和娱乐的比赛项目。清代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精于射箭,每年秋季都要在木兰围场组织大规模的射猎活动,这也是皇帝检阅军队的一种形式。


    1900年,射箭运动在第2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6年,我国也开始将射箭列为比赛项目。我国古代的传统射箭,从此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献给奥运冠军的诗词

    2D7A

    金牌闪耀,诗词飘香。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们不仅以超凡的技艺征服了赛场古典诗词如同一座座文化的桥梁,将运动员的卓越表现与中华文明的璀璨传统紧密相连。

    189BEB

    1. 九发九日坠,百发百穿杨。

    胡应麟《繁弱行王世叔通侯圃中观射作》

    这首诗仿佛就是为射击项目量身定制的!

    "九发九日坠",形容每一枪都精准命中目标,就像射落了天上的九个太阳。"百发百穿杨"更是直接点明了射箭的绝技——百步穿杨。

    黄雨婷和盛李豪的每一次瞄准、每一次射击,都仿佛在重现这古老的神技。看着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神箭手的影子。

    2.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北宋阮阅《诗话总龟》

    描绘跳水运动员的自由与优雅!陈艺文和昌雅妮站在跳板上的那一刻,她们就像是准备一展身手的游鱼,又像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陈艺文和昌雅妮用她们的表现告诉我们:在奥运的舞台上,她们就是那最自由、最优雅的"鱼"和"鸟"!

    1448D9

    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冯梦龙《警世贤文》

    男子10米气手枪的谢瑜,他的成功,正如这句诗所言,是从无数次的磨砺中淬炼而出的。想象一下,在训练场上,他一遍又一遍地举枪、瞄准、扣动扳机。每一次练习都是对自己的挑战,每一次失误都是新的学习。就像宝剑需要反复锻造才能锋利,梅花要经历寒冬才能绽放芬芳,谢瑜的金牌也是在这样的坚持和付出中赢得的。只有经历艰辛,才能绽放最美的光芒。

    4.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

    杨昊和练俊杰的奥运之路!"千淘万漉",是他们无数次的训练和尝试?每一次跳水,每一次入水,都是一次淘洗。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里的"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金牌。当杨昊和练俊杰站在10米跳台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跳跃,都是在诠释这句诗。

    184D39

    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盛李豪的金牌之路,"千磨万击",道出了他在训练中经历的无数次尝试和挫折。但就像诗中的竹子一样,盛李豪始终保持着"坚劲"的意志。赛场上的压力,就像"东西南北风",从四面八方袭来。但盛李豪沉着应对,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心理素质。当他举起枪瞄准靶心的那一刻,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和目标。

    6.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一)

    乒乓球混双金牌得主王楚钦和孙颖莎,是诗中所说的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年轻有为,却已经在世界乒坛崭露头角。看他们在赛场上挥拍的英姿,听球拍击球的清脆声响,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乒乓球的未来。他们用默契的配合、精湛的球技,诠释了什么是"少年负壮气"。

    153F95

    7.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东郎寄酬兼呈畏之员外二首》

    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的全红婵和陈芋汐,是跳水界的"雏凤",年纪轻轻,却已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实力。"雏凤清于老凤声",更是点明了她们后生可畏的特质。全红婵以14岁之龄就已摘得奥运金牌,陈芋汐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她们的每一次腾跃都在向世界宣告:中国跳水新生代已经准备好了!

    8.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李白《侠客行》

    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女子冠军邓雅文,"银鞍照白马",是她骑着闪亮的自行车在赛道上驰骋的模样吗,"飒沓如流星",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她高速行进时的英姿。当邓雅文在赛道上飞驰的瞬间,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奥运的夜空。

    18216B

    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每一次划水,每一次换气,都是在与水浪搏击。"会有时"三个字,道出了运动员心中那份坚持和期待。当潘展乐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他就如同"直挂云帆"的远航者,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彼岸。泳池就是他的"沧海",金牌就是他的目标。


    23AEB              





    Olympic 2024






    来源:央视网、北京青年报、光明网

          中国青年报、最美诗词古风



    培训预约电话


    合作部:

    029-88303663

    平老师:

    1502907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