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上午,我院举办文化大讲堂第89期。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庆伟教授受邀为学员作了“凤鸣岐山——周人兴起的历史启示”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校党委副书记、中华文化干部学院院长赵作纽主持。

孙庆伟围绕“强根本:唯农是务” “勇开拓:世有哲王” “善谋略:韬光养晦” “任贤才:济济多士” “重制度:制礼作乐” “知敬畏:敬德保民”六个方面全面剖析了周人兴起的历史条件。他结合丰富的史料文献和考古实践,探索了周人如何在商周更迭的历史洪流中崛起,分析了周人与天、地的和谐共生以及走向强大走向文明的内生动力,阐释了周文化崇德尚礼、以民为本、开拓进取、开放包容、朴实典雅、举贤任能等文明特质。他表示,周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难题具有重要启示。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五千多年的深厚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全面的品格塑造和明确的价值引导,以“两个结合”为指引,守护好中华文化根脉,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彩。

报告视野开阔、史料翔实、旁征博引,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场“与历史的对话”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自强底气,今后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自觉承担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践行者。
孙庆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考古学组)秘书长。现任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史教学研究工作,致力于中华文明起源、三代都邑考古、三代礼制文化、考古学思想史等领域。曾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参加和主持山西晋侯墓地、陕西周原遗址和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工作,发掘成果多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为河南二里头夏都博物馆策划的开馆展览“华夏第一王都”获评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主讲通识核心课“考古学与古史重建”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感悟考古”,曾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周代用玉制度研究》《追迹三代》《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礼以玉成——早期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等专著,其中《周代用玉制度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追迹三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