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我院举办文化大讲堂第72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常森受邀为学员作了“孔子智慧与传统文化”的专题报告。

常森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举止为切入点,细致深入地从孔子的历史身份及地位、孔子的思想、《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原始儒学具有“常道”的性格四个方面展开讲授。常森分析了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古代历史及世界历史的深刻影响,阐释了孔子思想智慧核心的“礼”“仁”“义”的基本内涵和古今对照。他指出,《论语》中孔子洞察世事、严于律己的哲人形象刻画生动,颇具思辩意义。他强调,原始儒学“常道”性格在当代中国文化中占突出地位,其永恒之道和普遍之道为世人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传承,尊重不同文明文化本质内涵及差异。

报告古今结合、史料翔实、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富有启发意义,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智慧绚烂多彩、震古烁今,作为领导干部,今后将持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常修身、常自律,提升人生境界,做好履职尽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常森,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人文特聘教授,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韩)东国大学东亚海洋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楚辞学、诗经学、诸子学、简帛文献与先秦学术思想史、文学历史与文学史书写。已出版论著有《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简帛〈诗论〉〈五行〉疏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屈原及楚辞学论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屈原及其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