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梅受邀为学员作了“秦腔守望者”的专题报告。

李梅以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艺术的基本素养和自身艺术实践经历为切入点,围绕戏曲人成长路径下的学戏、演戏、演人物、成为这个人四方面展开讲授。她认为,学戏要固基、练四功五法、耐得了寂寞、坚守住传统;先勤研读剧本、再强修炼内力,依“多”行当、借“活”程式演规定情境,厚积而薄发;于动静兼备、快慢适中、强弱分明、远近合理的舞台之上塑造多角度、全方位的人物质感,为受众呈现出递进式、沉浸式的真实观感。她指出,演员要从性格出发找程式,重合理性,发现人物的“真”情“实”意,追寻人物的“人性”与“灵魂”,善于吸取借鉴、不断总结提升;要“学”行当、不“唯”行当,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她希望学员将“角色”视为“知己”,将“演”人物转为“是”人物,进而成为这个“人”,保持自始至终“在”人物中的舞台效果;常演常新常归纳、常学常练常思考,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把握演绎技巧与人物情境的辩证关系;不忘人物本身,领会内涵、融入角色,崇德尚艺、艺术为民。
报告例证生动、古今结合、引经据典、面向未来,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为学员精研戏曲舞台艺术、重塑戏曲舞台认知提供了理论依托与事例对照。学员们认为,中国戏曲舞台门类纷繁、博大精深,需用“生命”保持人物的“新鲜感”,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血脉,赓续文化基因、唱出艺术魅力、唱好文化自信,向下扎根人民、向上接续生长,引领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新时代中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三秦力量。
李梅,女,汉族,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第八届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一级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旅部优秀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艺术顾问,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首,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二度“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特别奖获得者,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好腔调·新古典戏曲季”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被授予2022 “国际和平艺术家”称号、 2023年 “新世纪·新名家”称号、 “2023中国文艺领军人物”称号。
从艺四十多年来,先后在《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留下真情》《苏若兰》《再续红梅缘》《骄杨之恋》《生命的绿洲》等剧以及秦腔电影《寒窑记》中担任领衔主演。其中《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先后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碗碗腔《骄杨之恋》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