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我院举办文化大讲堂第120期。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国家一级演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惠敏莉受邀为学员作了“中华戏曲第一剧社VS热辣滚烫的秦腔”的专题报告。

惠敏莉以千年大秦腔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发展为切入点,结合秦腔人面对的挑战与机遇,百年易俗社的守望与新生,围绕秦腔艺术的起源、特点、发展、担当、传承、创新六方面展开讲授。她认为,秦腔作为我国戏曲梆子腔的鼻祖由来已久、深沉厚重、蔚为大观;秦腔秦韵之传播、秦地秦风之状美随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柔和清丽的“传统新声”专研本体、锐意改革、移风易俗、入百姓家。她指出,秦腔人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不精,舞台上应随乐音唱念做打、课堂上且听师者授业解惑;要深化“艺术+学术”双并举发展模式,创新表达方法、融通媒介渠道,让不同受众群体皆能鉴赏秦腔艺术、认可中华戏曲。她希望学员胸中有一团“火”、脚下有一阵“风”、眼里有一片“天”,制定好多样“剧本”、扮演好不同“角色”、经营好各自“行当”;守护传统文化、重视美育教育、稳固人才储备,成为时代新舞台上技冠群雄、当仁不让的“主角”。
报告系统全面、形式新颖、 讲练结合、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对学员熟谙秦腔艺术的时代发展脉络、进阶秦腔表演的程式细节规范带来了全新理论认知和实践参考。学员们认为,虽登台演艺经历不同、个人展示习惯不同、 角色特质感悟不同,但相同的是对戏曲的热爱、传统的坚守、未来的希望;秦腔戏曲人会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瑰宝、践行责任担当,守秦地曲艺之“正”、创人民舞台之“新”,为秦腔艺术的时代之声响彻大江南北、穿越寰宇苍穹贡献三秦力量。
惠敏莉,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第十次及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国际和平艺术家、陕西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 陕西省最具有文化影响力杰出成就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美劳动者、陕西省十大“风云人物”,陕西省第十三届 十四届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第十六届 十七届人大常委、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及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