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我院举办文化大讲堂第124期。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丁科民受邀为学员作了“跟着经典学创作——秦腔传统经典剧目赏析”的专题报告。
丁科民以戏曲经典作品的突出特征与传世价值为切入点,围绕秦腔与秦腔史、秦腔剧目与经典作品、跟着经典学创作三方面展开讲授。他认为,秦腔艺术发展与人民群众支持密不可分,有如唇齿相依、不分彼此,好似鱼水之情、缺一不可;作为一种文化基因,长久以来在西北人血液中奔涌流淌、铭刻在心;秦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优秀剧目、表演形式孕育新的艺术人才,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他指出,秦腔的生命扎根西北、凸显性格、贵在创新,塑造了文化品牌、构筑了精神遗产;经典剧目囊括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时代性、人民性、文化性,是作家艺术家的智慧结晶、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艺创作要坚持站位高、选材严,立意新、开掘深,故事奇、结构巧,冲突强、人性真,诗意浓、语言美,音乐雅、趣味醇。他希望学员在研习经典戏曲作品时不忘强化深层理解、塑造鲜活人物、修炼文化素养,成为站的高、看得远、演得好的秦腔表演艺术家,让经典“老腔”奏响时代“新声”。
报告案例生动、内容详实、旁征博引,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为学员从经典秦腔传统剧目中发掘创作灵感、汲取奋进动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思路借鉴。学员们认为,秦腔戏曲艺术表演台前幕后的各类角色皆是舞台的参与者、创作者,共同肩负着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的重要使命和职责,要明确今后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抢抓未来身边机遇,为秦腔艺术持续广域传播、焕发长久魅力贡献青春力量。
丁科民,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二级岗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文化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评审专家,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
主持参与完成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推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文化精品,振兴陕西文化》《<东方红>歌曲调研报告》《关于秦腔振兴发展的报告》等多项重大调研课题。先后在文艺报、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理论导刊、中国戏剧、当代戏剧等发表理论评论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