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校新闻 > 正文
  • 文化大讲堂 |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受邀来我院作专题报告
    2025-06-25浏览量:


    6月24日下午,我院举办文化大讲堂152期。陕西历史博物馆书记、馆长庞雅妮受邀为学员作“以‘早期中国’系列展览解码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专题报告。

    undefined

    庞雅妮以“彩陶、玉器、青铜器三大物质载体为切入点,运用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紧密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围绕彩陶、玉器、青铜器三类代表性文物如何推动社会复杂化、礼制形成与国家诞生三大方面展开讲授,通过庙底沟彩陶纹饰的跨区域传播、良渚玉琮的神权象征、二里头青铜爵的礼制革新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了器物背后“生产力变革-社会组织升级-意识形态统一”的文明演进逻辑,为观众构建起一部“可触摸的中国文明起源史”。她希望,学员们能够从器物中读懂文明密码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实践中赓续文化基因,将早期中国的政治智慧与文化精神融入当代文化建设;在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与现代表达,为筑牢民族根脉贡献智慧与力量。

    undefined

    报告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又有微观案例分析,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权威参考与创新范式。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报告,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今后在工作中,将推动学术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转化,讲好中国故事;运用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等手段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文化传播的感染力与参与度;将文明探源成果融入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从历史根脉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为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报告人简介

    庞雅妮,研究馆员,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硕士,伦敦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陕西历史博物馆书记、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丝绸之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历史博物馆博士后创新基地导师。长期从事博物馆展览策划、文物国际交流、文创产品研发等业务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专著及以主编、执行主编、第一副主编身份编撰图书近20部,发表各类研究文章30余篇,参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社科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