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我院举办文化大讲堂第159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受邀为学员作了“中共党史研究重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报告。
杨凤城围绕关于中共党史学知识体系建构、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认知传统文化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逐梦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三方面展开讲授。他强调需立足历史本真,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梳理清晰党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义,搭建起兼具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为党史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弘扬和批判的二元存在,到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运用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各个领域,体现了党在结合时代需求、推动文化繁荣方面的主动探索。他系统梳理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所作出的努力与探索,从革命年代为现代化创造前提条件,到建设时期奠定工业化基础,再到改革开放后推动现代化加速发展,以及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逐梦现代化百年历程中的经验与启示,也为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报告逻辑严谨、例证生动、深入浅出、务求实效,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剖析,又有对现实的精准把握。学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立足教学实际深入钻研,进一步强化中共党史理论素养,着力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能力,积极探索成果转化的创新路径,将所学所悟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以实干担当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助力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在培养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担当中推动思政教育实现 “知、情、意、行” 的统一。
杨凤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共党史党建评审委员,以及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教材和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 200 余篇。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荣誉。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以及部委委托项目。曾为第 17 届中央政治局第 30 次集体学习作辅导报告。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专家库专家,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文联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