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校友天地 > 正文
  • “一带一路”形势下汉中的发展建议
    2019-05-31浏览量:

     

     

    201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 10 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又提出了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称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总书记在冷静、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后提出的重大战略,十分及时、关系重大。它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冲破美国亚太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消化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合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陕西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是丝路源点城市,在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等方面与中亚国家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因此,汉中应该充分发挥作为丝路源点城市的优势,抢抓新起点建设的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对我省向西开放、走在前列、做大做强亦有更强的意义。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抓住良好的投资时机。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国际社会、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的普遍认同,乌兹别克斯坦最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哈萨克斯坦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连有亲美倾向的吉尔吉斯斯坦也在最后时刻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但 2015 年 10 月 5 日,由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经过五年艰难谈判后达成一致,美国与 TPP 其它 10 个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40%,而把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排除在外,这就迫使中国要获得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取国际空间,不被美国孤立,必须加快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亚有较高的认同度,汉中是张骞的故乡,丝路的源点城市,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条件得天独厚。另外,2016年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合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强力推进“一带一路”,签约落地一批中乌合作的大项目、好项目,给我省市企业家进军中亚创造了良机。

    二、应看到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从产业发展上看,我省、我市虽不及东南沿海,但已处工业化中后期,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食药、商贸物流等领先于西部省份和中亚国家,与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前期、以农牧业为主的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的空间大。如在农业方面,既可开展技术、种子、农机具合作,也可采用我国现行适用的农业耕作技术,大面积种植粮油作物,简单加工后进口我国,还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在工业方面,首先可依据当地市场需求,转移我们过剩但不落后的产能,开办生产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加工企业。其次可利用当地廉价的资源和人力成本,生产我们急需配套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以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还可投资建设工业园区,促使工业集聚发展,成为进军欧洲市场的跳板。在商贸服务业方面,其发展更显相对不足,比如在乌国首都塔什干中式餐馆仅 5 家, 三个国家酒店(相当于国内三星、四星水平)的房价普遍在 200美元左右,远远高于国内,市场建设滞后,首都的贸易中心最多能达到国内四线城市水平,而国内建设运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模式早已成熟,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商业地产出现了过剩现象,正好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输出我们的商业模式,以更好带动货物贸易的发展。

    三、应适当控制投资规模。由于中亚国家的面积、人口、收入、物价等因素,市场购买力相对国内为小,有的还较为封闭,尽管其国内基本不会生产什么工业品,但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等国早已是其工业品出口大国,中亚五国工业品并不匮乏,它缺乏的是国内自己的工业体系,这也是它对外开放的重点要发展的领域。因此,在投资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既要大胆积极,又要注意控制在适当规模上。最好是立足当地及国内市场需求,双向出击,既大量进口国内设备、原材料,生产当地市场急需的工业品,又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到中国,为所在国创汇,这样才能达到双赢。若投资规模过大,就会出现问题。如中资在乌设立的制鞋厂,年产 30 多万双靴子,而当地炎热,穿靴子的就少,远远超过了当地市场的需求,销售到周边中亚其他国家也很难消化,而国内市场靴子也是过剩的。在中亚,几十万美元的投资在当地就算大项目,中乌两国合作的典 范项目—鹏盛工业园的总投资也不过 7000 多万美元。因此,不能用国内大项目的概念去投资。

    四、应及早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国家是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合作空间大,现实可行性强。既可为丝路经济发展繁荣积累经验,也有利于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建议从加强人员往来入手,增进我市对中亚国家的了解,研究吃透相关政策,建立促进合作的有效机制,组织动员有实力有眼光的企业家走出去,依托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化解我们的过剩产能,促进有比较优势的机床、刀具、仪器仪表、工量具、输变电设备、药品以及茶叶、丝绸、柑桔等农产品走出国门,利用国外土地、原材料、人工成本等低廉的优势,设立产业配套基地,为我们优势产业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钢铁及有色工业等提供配套支持。阿拉木图企业家协会、乌兹别克斯坦工商会等都有与我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愿望,也希望建立一种促进机制,我省、我市应抓住这一机会。

    五、应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互动。中亚与我国在历史上有很长的交往史,150 多年前远赴中亚的陕西老乡在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有 8 万多人,陕西村近年来声名大振,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力增强。中亚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以撒马尔罕为代表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有以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为代表的高山湖泊,有世界著名的恰伦大峡谷,以及大漠雄风,与我们的秀美山水、秦风汉韵、两汉三国文化互补性强,对两地人民有独特的吸引力,互相把对方作为旅游主要目的地,发展两地旅游,加强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夯实合作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实现“五通”的目标。

    六、应加强企业间的考察互访。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投资的载体,也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坚力量,调动双方企业的积极性,常年不断地开展互访、交流、考察、专题调研等活动是建立双边互信,实现务实合作的前提。因此,我市应分期分批,分门别类地组织市内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到哈萨克斯坦、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和“一对一” 的专项对接。同时,也诚邀中亚国家的经济部门根据本国的投资需求和企业需要,编写招商引资指南或项目册,并带领相关企业到汉中来访问,考察,通过多轮的真诚互动,促进一批合作项目在两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王义频(“丝绸之路与陕西机遇”专题研讨班学员;汉中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