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校友天地 > 正文
  • 学员心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专题学习心得体会
    2019-11-01浏览量:

     

    我是一名党的文艺战线工作者,出生和成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省洛南县。洛南被誉为“汉字故里”,“诗词之乡”“散曲之乡”,“仓颉造字传说”“谷雨公祭仓颉典礼”、洛南静板书列入非遗名录。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5000多年前在洛南指掌而创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历史,其28个“兽蹄鸟迹”石崖摹临拓片为稀世珍品。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洛南猿人”列排行榜之首,“花石浪猿人遗址”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入围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其意义不亚于兵马俑的发现”。《河图》《洛书》为《周易》之源,其中“洛书”,俗称“神龟负书”出洛水于洛南灵口。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的“洛南文庙”比西安钟楼还早14年,是西北最完整孔庙古建筑群。距今千余年的佛教名刹“华严寺”和距今800多年的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遗址,尽显洛南历史人文之美。洛南县崇文重礼的文化氛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心向往之。

       参加工作后,也一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如何在新时代推进陕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是我近年来面对的重要课题和任务。这次到西北大学参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专题研讨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深入系统的讲解,通过和同志们深入细致的探讨交流,对我启发很多收获很大。

    undefined

    <p pingfang sc"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font-weight: 400; letter-spacing: 1.5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top: 0px; max-width: 100%; min-height: 1em; orphans: 2; overflow-wrap: break-word;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top: 0px; text-align: justify; text-decoration: none;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white-space: normal; word-spacing: 0px;"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clear: both; color: rgb(101, 101, 10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BlinkMacSystemFont,'Helvetica Neue',">一、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理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通过学习,更加觉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有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诸如"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二、进一步增强了繁荣发展陕西文化事业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对陕西提出的“五个扎实”,其中之一就是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我们在推动陕西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为绕出精品、推力作、育新人,实施了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大文艺创作的资助奖励,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从政策到资金,想方设法为广大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提供各种便利和保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陕西作家获得的国家级奖项达到45个,茅盾文学奖达到4座,在全国进一步奠定了文学大省的位置。但是面对无比壮阔波澜、无比纷繁复杂的新时代、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文化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我们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这几天,通过对陕西文化底蕴的学习,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化大省,陕西在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一些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陕西的黄帝文化确立了华夏文化的民族认同感,中华文化就是在轩辕黄帝这一族群的旗帜下,将海内外华人凝聚在其周围,不断吸纳其他族群文化,也不断将临近的族群文化同化于华夏,从而为华夏民族文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陕西这片文化的沃土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最基本的出发点,今天我们有一千一百个理由在新时代把华夏文化发源地的文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进一步明晰了陕西文学事业所赖以繁荣发展的传统资源

    文学陕军的出发地陕西,淤积着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深厚,最伟大的文学传统,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否则就会忘记初心,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更不会知道将来要去向哪里。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文学传统基本上都是在陕西发生的,比较重要的有礼乐文明与《诗经》传统,楚辞传统,从汉代开始楚辞传统就流入长安,汉乐府是《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大诗歌传统,还有《史记》所代表的史传传统,以及中国最大最辉煌的文学传统唐诗。如此悠久如此众多的文学传统发生在同一个区域,同一座城市,在全世界只有陕西,只有西安。它们一层一层的淤积在陕西的土地上,形成了陕西文学资源的地址岩层,成为文学陕军的立足之根本。陕西文坛,积淀深厚,具有辉煌成就和光荣传统。作为陕西文化工作者,更应该继承与发扬陕西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将陕西特色与经典文学标准达到完美的统一结合,将陕西风貌、陕西故事放之全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谱系的大河之中能够奔涌流淌,生生不息地展现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当代生活中,试图寻找和表达那些永恒不变的东西。沉淀思索,苦练内功,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甚至是一个泡沫。

    四、进一步感受到了文化创新的紧迫

    在近期的学习中,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古人创造出来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我们今天的人应该创造些什么。如果仅仅限于陶醉和自豪之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可能成为我们甩不掉的包袱,早些年就有学者分析陕西发展落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眼高手低,以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洋洋得意,岂不知在新一轮文化创造中我们已经落伍。前几天网上有一篇帖子名字叫《为什么西安拍不出“长安十二时辰”》,从影视业角度分析了西安已永远丧失“核心位置”,缺乏“现代性意识”等问题。在唐诗中那个人人向往的长安,如何改变“废都”命运?“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施数年,陕西能否抓住机遇进行追赶超越,西安能否有实质性突破?一个城市是把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作做好进行内涵式发展,还是大搞形象工程,追求网红效应?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推动陕西真正的文化复兴,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作者:蔺晓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专题研讨班学员